kaiyun登陆行业期刊抗疫宣传启示

  新闻资讯     |      2024-07-18 20:37

  kaiyun登陆行业期刊抗疫宣传启示摘 要:现有媒体生态格局中,传统行业期刊在专业性和权威性、特定读者群体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面对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革,传统行业期刊的反应仍显得有些滞后。融媒发展是所有媒体必须面临的课题。本文结合《中国人才》杂志抗疫宣传实践,探寻不同宣传渠道优势结合点,以期为传统期刊守正创新、进一步发挥特有优势提供借鉴启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引导、服务受众的重要宣传平台,各类媒体迅速行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供了及时丰富有效的抗疫宣传服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支持。

  《中国人才》杂志是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指导刊物,在抗疫宣传实践中,杂志充分发挥行业期刊专业权威与新媒体迅速便捷、多样化表达两种优势,纸质期刊依托最重要的栏目聚焦,连续推出两期专题策划30个版面,新媒体推出5期人才抗疫电子刊共305个版面,大国人才微信公众号推出500余篇稿件,通过刊微互动、线上线下结合,唱响了人才抗疫宣传的主旋律。

  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抗疫宣传也成为各类媒体尤其是传统行业期刊媒体必须深思的考题。传统行业期刊应该坚持守正创新、移动优先,在实践中积极主动探寻符合自身特点的融媒发展路径。

  做好抗疫宣传是对各类媒体宣传体系和宣传能力的一次考验。但机会总是蕴含在危情之中。《中国人才》杂志在抗疫宣传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努力:

  疫情暴发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做好人才抗疫宣传,就是要认真学习、全面把握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实质,认清抗疫期间宣传面临的新形势,厘清人才抗疫宣传的新要求和重点任务,通过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中国人才故事的宣传实践,承担起“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媒体职责与使命。

  疫情防控阻击战有很多值得宣传的内容。与综合类媒体不同,传统的行业期刊需要紧密结合媒体定位,有选择有侧重地进行宣传报道。《中国人才》杂志向来以“服务人才工作大局、服务人才工作者、服务广大人才”为宗旨,在抗疫宣传中,着重从人才角度出发确定宣传重点。一是讲政策,宣传中央关于防疫抗疫的重大战略部署,精准解读中央抗疫精神,做好政策解读;二是讲故事,宣传广大人才群体尤其是科研人才和医务人才在抗疫中的突出贡献、感人事迹和奋斗精神;三是讲服务,既宣传人才工作如何服务大局,各级各地人才工作部门组织与引导人才抗疫的创新政策,也要宣传各级各地人才工作部门服务抗疫人才的创新举措;四是讲关爱,结合习总“要关心关爱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要指示精神,宣传全国各级各地人才部门主动作为,关爱抗疫人才的政策措施,更深入关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及其体制机制改革的内容。

  传统行业期刊的优势是专业、深度;短板是时效性差。抗疫形势瞬息万变,期刊难以满足宣传的需要。近几年,《中国人才》杂志在媒体融合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已初步形成了大国人才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才》杂志、《中国人才》杂志网站三种宣传渠道。但由于起步比较晚,技术力量也比较薄弱,一直找不到融媒发展的突破口。

  但在这次抗疫宣传中,围绕宣传重点,《中国人才》杂志真正实现了一体化策划、一体化组稿,并充分发挥大国人才微信公众号、人才抗疫系列电子刊、纸质杂志各自优势,有所侧重,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大国人才微信公众号侧重从时效性、多样化表达发力,自2020年2月3日起,大国人才微信公众号每天都推送党中央疫情防控战略部署和全国各地抗疫报道,其篇幅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影响力之大,创大国人才微信公众号开办以来之最;杂志社还首次创新宣传手段,采用H5等新媒体技术,在短短一个月之内连续推出5期人才抗疫系列电子刊,图文并茂地反映各地人才工作部门凝聚人才力量抗击疫情的行动部署,展示专家人才投身一线、英勇抗疫、科学抗疫的事迹风采,以新颖的方式打了一场人才抗疫宣传战;纸质杂志虽然周期长,但侧重在专业权威、深度上发力,开辟人才抗疫专题报道,通过综述、人物群像报道、分析性报道等形式反映全国人才工作部门的抗疫奋斗、人才群体抗击疫情的共性贡献,关注我国卫生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及激励机制建设等问题。杂志的融媒探索,实现了既能短平快地发布人才抗疫信息,也能充分发挥传统行业期刊的原有优势,做出专业独到的解读与报道,为各地人才工作部门科学做好疫情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提供有效指导。

  《中国人才》杂志抗疫宣传作品尤其是融媒作品,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比如系列电子刊一经推出,广大读者在微信群、朋友圈纷纷转发,热切关注。许多读者纷纷询问下期电子刊的发布时间。广大读者普遍反映:“凝聚了广大人才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为各地抗疫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启发和帮助”“非常方便传播,是适合我们基层人才的‘口袋书’”……三种宣传渠道的紧密互动、互为宣传,也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kaiyunsprots。如通过人才抗疫系列电子刊的制作与发布kaiyunsprots,纸质杂志的编读互动更为紧密有效,大国人才微信公众号粉丝量也有了大幅增长。

  人才抗疫宣传的融媒实践,也形成了潜在的经济效益。比如有的部委看到杂志的人才抗疫系列电子刊,也委托杂志进行业务相关的抗疫宣传;也有相关出版社表示,要将杂志的电子刊汇集成册,进行二次出版。

  在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很多传统行业期刊尽管意识到了融媒发展的紧迫性,但不可否认,“不转型肯定会死,转型可能死得更快”这种意识依然占有相当例,究其原因,既有不会转,又有对于自身发展路径思路不清晰。

  在传统期刊的融媒实践中,更多见的是将纸质出版单纯地转移到数字出版上,但对转移的方式和未来的发展较为迷茫,对传统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达到实质性的深入融合。

  推进融媒发展,已成必然趋势。《中国人才》杂志抗疫宣传的融媒实践,可以带给传统行业期刊一些启示:

  启示一:传统行业期刊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正确处理不变与求变二者的辩证关系。不变,一是要坚守新闻媒体人的初心,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保持主流媒体的品格和风范;二是要坚守期刊定位。同样是抗疫宣传,不同的媒体选择的内容、宣传角度各有不同。选择的依据从本质上说,就是各种媒体的定位。在抗疫宣传中,无论是传统媒体作品还是新媒体作品,《中国人才》杂志始终坚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指导刊物的定位,秉承“服务人才工作大局kaiyunsprots、服务人才工作者、服务广大人才”的宗旨,从“人才关注、关注人才”的角度出发去进行栏目设置、内容选择、采写和编辑,因此新闻产品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欢迎。求变,是指在新闻产品制造流程、宣传途径、宣传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对传统行业期刊而言,定位和品牌效应是根,是融媒发展过程中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的,不能在融媒发展过程中“乱花渐欲迷人眼”,还是要坚守传统期刊原有的定位,根深方能叶茂。

  启示二:积极创新形式、渠道,把新媒体时效性、多元化、多样化表达优势与期刊原有优势紧密结合,实现1+12的宣传效果。抗疫宣传中,《中国人才》杂志不仅仅将纸质期刊的内容简单地通过新媒体渠道发布,而是采用了电子刊的形式,既很好地避免了纸质期刊时效性差的劣势,又能在新媒体作品制作中体现行业大刊的权威、专业、严谨等优势。同时,在追求新闻作品品质与品牌效应的前提下,进行采编流程再造,把“移动优先”贯穿于新闻作品策划、组稿、采编、审稿、编辑、发布各个环节。

  启示三:增强媒体现有采编队伍的新媒体素养。大多数传统行业期刊采编力量与经营状况并不是十分理想。像人民日报社那样采用“中央厨房”模式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或者另起炉灶加大资源投入创建新媒体采编部门对大多数传统期刊来说并不现实。但现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也有很多的网络资源可以利用,传统行业期刊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现有采编队伍,培养采编队伍的终身学习意识,增强采编队伍的新媒体意识,提升采编队伍新媒体产品制作技能。

  启示四:注重媒体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不能只重视资金、技术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符合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的采编融合机制。把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一些好的做法经验,以制度化加以固化,对采编机制不适应甚至阻碍媒体融合发展的的制度短板,注意消减,内外兼修,早日取得媒体融合发展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