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体育平台追忆柒零电流足迹逐梦齐立电网蓝图(一)建国以来,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一直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电力行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院举办了“追忆柒零电流足迹,逐梦齐立电网蓝图”精品磐石计划,以建国70周年电力事业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展望中国电力事业的未来蓝图。
本期推送为系列推送的第一期,主要由160171支部整理,为大家梳理1949—1965年间的电力行业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装机容量只有184.86万千瓦、年发电量43.1亿千瓦时,发电容量和发电量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全年实际用电量34.6亿千瓦时,只相当于2002年浙江省一个中等规模城市一年的用电水平;人均用电量只有7.94千瓦时,相当于现在家庭里的立柜式空调运行4小时的用电量。当时除东北有一条220千伏线千伏线路以外,其他地区只有以城市供电区为中心的发电厂及直配线。工业发达的上海拥有较大的城市电网,华北地区出现了中国第一个电网——平津唐电网,而东北拥有当时唯一的跨省大区电网——东北电网。其他各地最高电压等级还是33千伏、13.2千伏和3.3千伏等。电网格局主要是城市孤立电网。中国当时的电力工业处于世界落后地位。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设立燃料工业部,管理全国煤炭、电力和石油工业。
1952年,我国使用自主技术建成110千伏输电线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实施。“一五”计划确定电力工业计划是:装机205万千瓦,期末(1957年)年发电量159亿千瓦时。同时明确了“一五”电力建设方针:以建设火电(包括热电联产)为主,同时利用已有的资源条件,进行水力电站的建设,并大力地进行水力资源的勘测工作,为今后积极地开展水电建设准备条件。
“一五”计划是新生的共和国大踏步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开始。在前苏联156个援建工程中,一批新的火电项目在阜新、抚顺、吉林、西安、郑州、太原、包头、重庆、武汉等地建成,增加火电装机163.9万千瓦,接近1949年时全国拥有的火电机组容量之和,在世界排名上,从第21位跃至第12位,中国火电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新局面。1952年1月,阜新电厂正式扩建,扩建工程是156个重点工程的第一项,中华大地上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由此发端。吉林热电厂也是156项之一,1958年我国第一台进口1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就在吉林热电厂投产。
1953年7月6日,黑龙江富拉尔基热电厂一期工程破土动工,这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兴建的第1座由苏联引进的高温高压热电厂,属于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初设容量15万千瓦,全部工程分4期进行,1969年3月建成。
同年7月20日,中国第一条自己设计、施工的横跨辽宁、吉林两省的220千伏的松东李(丰满-虎石台-石寨)高压输电线日建成并网送电。
1958年,全国初步形成了东北、京津唐、晋中、南锡常(南京-无锡-常州)、合肥、上海、鲁中、郑洛、赣南等地电网,陕甘川滇也围绕省会城市形成了电网。
1959年10月,我国第一座自行制造设备、自行设计、自行安装建设的大型高温高压热电厂在哈尔滨建成。同年11月10日,我国第一台5万千瓦机组在辽宁电厂投产。
武汉架设的由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条跨越长江高压输电线年,电力科学研究院建成国内第一个晶闸管阀模拟装置(5A),开始了直流输电技术和控制保护系统的研究。
1951年1月,阜新电厂开始扩建。阜新发电厂始建于1936年8月,经历了日伪时期和时期,1948年阜新解放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现有机组4台,总装机容量110万kWkaiyun综合官网,其中,#01、#02机组为国产20万kW机组,#03、#04机组为国产35万kW机组。1951年1月阜新电厂开始扩建,9月17日首台2.5万千瓦机组汽轮发电机安装完成,11月8日投产。扩建分三期进行,到1961年4月29日完成,总容量达到57.4万千瓦,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发电厂。1951年3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新建的水电站——福建古田溪一级水电站开工。
1954年1月,新中国第一条220千伏线路——松东李线投运(丰满-东陵-李石寨),满足了丰满电厂水电外送需要,确保了辽南地区恢复和发展工业的用电量。
1958年9月,中国首座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在黄河上游开工建设,同时,下游的盐锅峡、八盘峡水电站也相继开工。到1958年,全国初步形成了东北、京津唐、晋中、南锡常、合肥、上海、鲁中、郑洛、赣南等地电网,陕甘川滇也围绕省会城市形成了电网。联网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扩大了供电范围,也为完成“一五”计划做出了贡献。
新安江水电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己施工建造的大型水利发电站,也是我国第一座百米高的混凝土重力坝,被人们誉为“长江三峡的试验田”。电站建成投产于1960年,为国家建设大型水电站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国内多座大中型水电站输入了大量人才。以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潘家铮为代表的杰出水电专家,以及柴松岳、葛洪升、孙华锋、苏立清、钟伯熙等一批优秀人物,就是在新安江水电站经过锻炼,先后走上省部级领导岗位的。
1960年4月22日新安江水电站第一台7.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开始发电,向浙西地区110千伏系统送电。同年9月26日,并入220千伏系统向华东电网送电。新安江水电站于1957年4月1日动工兴建。1959年4月9日,周恩来总理亲临工地视察,并作了“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的胜利建设而欢呼!”的题词。至1977年9月30日,九台机组全部建成发电,总装机容量为66.25万千瓦,为华东电网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图为1958年,新安江水电站大坝浇筑。
丰满水电站位于中国吉林省吉林市境内的松花江上,其上游有红石水电站、白山水电站。1949年以前,它是中国规模最大,但残缺不全、工程质量差的水电站。经过不断的扩建和修复加固,到20世纪末已成为东北电网的骨干电站,对系统的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具有重要作用,兼顾防洪、灌溉、城市工业用水及航运等综合效益。工程由混凝土重力坝、右岸坝后式厂房、左岸泄洪洞及发电厂房组成。
刘家峡水电站位于中国甘肃省永靖县境内黄河干流上。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供水、航运、养殖等效益。工程于1958年9月开工,1961年停建,1964年复工,1968年10月蓄水,1969年4月1日首台机组发电,1974年12月竣工。刘家峡水电站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47m,最大单机容量300MW,最高输送电压330kv,总装机容量1160MW,全部设备均是我国第一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设计、研制和生产的,并在运行中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为我国高坝建设和电力工业蓬勃发展积累了经验。
狮子滩水电站位于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建在新中国第一条梯级开发的河流--龙溪河,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由苏联支援建设。电站兴建于1954年,建成于1957年。第一台机组于1956年10月1日并网发电,电站原装有4台单机容量为12MW的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年均发电量为2.06亿kW.h。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和建设的需要,对旧中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接管、接收、接办和初步改造,开展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创办中国人民大学,改造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明确了我国教育的性质,确定了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目标、方法和体制,提出了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的指导思想,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在这个时期,通过院系调整初步形成了专门为水利电力行业服务的电力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部在1953年召开了全国高等工业院校行政会议。根据会议的要求,电力高等教育在学习苏联经验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是:进行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上,设置专业、按专业培养人才;釆用苏联教材和自编教材;学习和引用苏联教学方式方法;建立教学基层组织。
在1958年大办教育的热潮中,高等教育的也从此开始。水利电力系统亦兴办了一大批新校,特别是新办了吉林电力学院、北京电力学院、北京水利水电学院、沈阳电力学院、湖南水利水电学院等一批本科院校和专科学校。1959年经短暂调整后下马了一批,直属高等专科学校则全部撤并。
在大力发展教育的热潮中,各电力院校纷纷提出举办跃进规划,设想建设包括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在内的“一条龙”式的教育体系等。电力高校的办学规模得到了空前高速发展。随着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和“敎育”的深入,各电力高校的办学形式有了较快发展,由单一本科教育向以本科为主的多形式教育发展。
1961年至196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时期,在这期间,各电力高校全面贯彻中央的“八字方针”,认真贯彻落实《高校六十条》以及教育部和水利电力部关于教育方面的一系列指示和政策;正确地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教材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改进研究生培养等工作。并积极探索学制、课程、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的改革,开展半工半读及教育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由于在学校教育中强调了以教学为主,因此逐步崛起一部分电力专业知名高校。
课程内容体系是通过教材来具体体现的。教材是师生教与学的基本素材,是体现一定教学目的的重要工具。
吴大榕于1951年和1952年先后编写了《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教材,并参与了我国第一部电机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kaiyun综合官网。他参编的教材是我国第一批出版的统编教材,供电机及电器专业、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和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使用。
在此期间国家计划电力系统投资为27.35亿元,实际完成30.21亿元,建筑安装计划12.86亿元,实际完成14.08亿元,加上地方电网和中央其他部门对电力的投资,5年内投资总额达33.75亿元。5年内计划新增机组容量为205万KW,实际完成246.9万KW,超额完成20.4%;计划年发电量指标1957年为159亿KWh,1956年实际完成165.93亿KWh,1957年完成193.35亿KWh。
同时之后的全国第一次农村水电工作会议提出了农村初步电气化的方针:小型为主,生产为主,社办为主,全面规划,充分利用各种能源,以水电为主,依靠群众,勤检办站。动力与电力并举,兴修与管理并重,认真贯彻多快好省精神。所谓小型为主,是指以装机容量在千瓦以下的小型电站为主;所谓生产为主,是指小型电站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如灌溉、农副产品加工等;所谓社办为主,是指兴办主体以人民公社为主,依靠公社集体的力量兴办;所谓动力与电力并举,是指注意将水轮泉站与电站的建设相结合,既能发挥排灌功能,又能发电。
水电方面,国家批准在水利电力部设立农村电气化局。安排投资计划2.4亿元 ,提出了“以商品粮基地为重点 ,以排灌用电为中心,以电网供电为主,电网和农村小型电站并举”的农村电气化发展方针。这期间kaiyun综合官网,水利电力部和国家计委联合颁布了《农村送变电和电力排灌工程基本建设暂行办法》。
新中国铁路电气化开始的标志便是1958年6月15日中国第一条干线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宝鸡至凤州段正式开工建设。宝鸡凤州段全长91公里,于1953年1月开始电气化工程设计,1954年5月完成初步设计,采用的是25千伏工频单相交流制。采用这种电流制可以大幅度减少牵引变电所数量,降低接触网能耗,提高电气化铁路的效率和效益。这使得我国没有重走世界各国先直流后交流、先低压再高压的发展老路,同时也避免了交流与直流交接的技术难题,为中国电气化铁路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由于时期,国民经济遇到了暂时困难,基建压缩,再加上当时人们对电气化铁路在提高运输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还认识不深,致使中国刚起步的电气化铁路建设停了下来。有的电气化工程已经进行了施工组织准备却下马,甚至有的电气化工程已经开工很久也半途而废。在1958至1965年期间中国铁路电气化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由于所以在后续发展中并没有取得良好成效。五、电气杰出人
20世纪60年代,针对国内高压输电线路建设的急需,张仁豫教授带领一批年轻学子,研制成小尺寸、高强度悬式瓷绝缘子,解决了国产瓷绝缘子的强度和寿命问题,大大提高了国内瓷绝缘子的制造水平。
李范一(1891—1976)。年轻时接受思想。为求深造,获公费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先学经济,后改习无线年毕业后在美国一家无线年回国。后参加北伐,任国民军总司令部交通处处长。北伐胜利后,先后任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交通处处长、军事交通技术学校校长、建设委员会无线电管理处处长等职。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东北地区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国家要建设,电力需先行,而设计又是先行的先行。东北地区的电力设计自然是新中国经济建设中的重点,在东北院(时为东北电业管理局设计处),吴名驹找到了报效祖国、施展才华的天地。那时,交通工具不发达,吴名驹有时坐马车,有时步行,有时甚至自己扛着行李,到现场实地踏勘、测量,和大家一起往来穿梭于白山黑水间,
他为新中国电力设计工作建立起第一批必要的档案资料,为后来开展的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担任东北电力设计院总工程师期间,他创建的质量保证体系和院内、院外两个质量信息反馈渠道,加快了质量管理工作与生产体制、运行机制和各级岗位责任制有机的结合,促进和保证了勘测设计质量的不断提高,在全国同行业范围内具有指导意义。
他1899年5月5日出生,191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随即赴美。1922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动力系,获机械工程师学位。1923年回国。他长期从事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的技术研究及发电厂的设计与管理工作。曾筹建并主持了前述各电厂的工作。对中国电力工业的初期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曾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二届理事长。
1950年设计我国第一个输电线多年来从事高电压技术与防雷技术、输变电科研设计工作。参与科研、设计、主审我国第一条220KV线KV电网工程(1977-1982),参与第一个正负500KV超高压直流输电的科研、评审、审查工作(1985-1994)。
毕业后一直在南京工学院动力系、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任教,并于1985-1986年和1996年两度应德国Aachen工业大学之聘,任该校电力系统及动力经济研究所客座教授,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他还担任全国高校电力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电力系统组副组长、《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编委会副主委。